华为余承东怒怼懂车帝
“余承东怒怼懂车帝”上热搜
汽车圈子打起嘴仗了。
冬天到了,新能源汽车在严寒条件下的表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近日,懂车帝发布的一场汽车冬季测试,被余承东怼上了热搜,引发网友热议。
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发布《2023懂车帝冬测》,测试了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,测试包括小鹏、理想、特斯拉等主流新能源车型。其中,比亚迪仰望以85.08%的续航达成率排名第一,问界M7增程版以31.6%的续航达成率排名倒数第一。
对于这一测试结果,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发文称:“坑人的测试,误导民众!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!”这一番发言直接让“余承东怒怼懂车帝”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。
此前,AITO汽车公众号发文指出,懂车帝在测试前空调异常制热,且频繁开关车门、车窗,增加了能耗,致使电量快速下降,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。
懂车帝方面,公布了测试方法细则,表示所有车辆的续航测试标准都是一致的,不可能针对某个车型,更不会影响最终排名。意思就是说参与车辆,测试标准都是统一的。
网友对这一争议有不同的看法,有的认为懂车帝的测试不公正,也有的人认为AITO汽车在为自己的产品找借口,还有的表示只关心车辆的实际使用体验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,在余承东公开怒怼后,长城汽车官博也宣布,将于12月14日15时在北京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,为公众讲解新能源冬测的标准。
余承东怒怼懂车帝,双方各执己说,孰对孰错,结果是真是假还不清楚。不过,在争议中心的问界新M7,销量强势增长倒是毋庸置疑的事实。
最新数据显示,自今年9月12日上市以来,AITO问界新M7两个半月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,再创业界纪录。虽然大定并不意味着最终的交付,但超过10万台大定订单也能说明这一车型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。
今年11月,赛力斯汽车销量达20318辆,同比增长145.92%,主要受问界系列销量增长影响。据统计,11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18827辆,其中问界新M7交付15242辆,交付占比高达八成,已经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万辆。在造车新势力中(不含比亚迪和广汽埃安),问界品牌11月销量仅次于理想和小鹏,排名全国第三。
华为、小米汽车最新动向
不得不说,余承东与懂车帝的舆论之争也为华为的汽车业务赚了一波热度。
华为在汽车业务方面有三种合作模式,一种是零部件模式,一种是华为HI模式,还有一种是智选车模式。目前,华为与赛力斯和奇瑞合作的ATIO问界、智界两大智选车品牌,“风头正盛”。
除了问界新M7,作为华为智选车业务的第一款轿车产品,智界S7也受到了热捧。11月28日,鸿蒙智行首款轿车智界S7正式发布,对于这一车型,余承东曾表示,智界S7将在各个规格上超越Model S。目前,智界S7的预订量已突破20000台,还未正式上市的问界M9预订量已经突破3.3万辆。
除此之外,华为还将联合车企推出新品牌。11月17日,余承东表示,继问界、智界之后,华为还会有两个“界”,分别来自北汽和江淮。据天眼查显示,目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 “尊界”“擎界”商标,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、科学仪器,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华为今年注册了多个运输工具类商标,包括游界、致界、霄界、鸿蒙界、筑界、享界、揽界等十余个。市场猜测,这些商标大概率都是为鸿蒙智行生态联盟准备的。
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也于近期出现了大调整。11月26日,华为与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,双方签署了《投资合作备忘录》。经协商,华为拟设立一家新公司,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。华为车BU独立运营,步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在新能源汽车市场,除了华为,小米的动作也备受关注。随着小米公司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,行业内对小米汽车的进展颇为关注。按照规划,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。今年下半年,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。
近日,网传消息称,小米汽车将在12月28日正式发布,介绍新车消息并公布预售价格。不过,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回应表示,“时间还没定,确实在考虑这个时间点,其他内容全是假的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汽车的真容已经呼之欲出。11月15日,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最新一批新车申报信息,其中有两款产品商标为小米牌的纯电动轿车。
量产方面,市场消息称,小米首款汽车在北京亦庄工厂的生产线验证工作,已经进入到第五个阶段,工厂计划在本月完成装车300辆的目标,比上月翻数倍。
结合多个招聘网站消息,小米汽车已经发出了多个涉及门店销售的招聘信息,包括线上服务专家、交付邀约专员、用户管理、售后产品经理、零售门店主管、小米汽车店面销售运营等多个岗位。与此同时,消息称,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部分小米之家店里,目前也正在升级改造中,开始展车摆放的确认工作。
小米汽车揭开面纱,展车进门店,全国招销售,种种迹象表明,小米汽车距离正式到来只差临门一脚。
行业竞争激烈,仍面临不少挑战
华为车BU独立发展,对外融资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,但不可否认的是,华为汽车业务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小米汽车,亦是如此。
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,新能源汽车成为香饽饽,引来一众玩家入局,竞争已经步入白热化状态。华为与小米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。
从国内市场来看,比亚迪稳居冠军宝座,销量一骑绝尘。11月,比亚迪销售共计301903辆,1-11月的累计销量已达267.2万辆。造车新势力也高歌猛进,从销量来看,目前理想位于第一名,11月交付41030辆,累计交付32.57万辆。不少业内人士表示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已经提前打响,今年已有不少汽车品牌迎来生存危机,面临破产。
余承东曾表示,未来的头部车企每年产量达不到500万辆甚至1000万辆,企业将很难立足。从销量来看,当前除了问界系列有些起色,与华为合作的其他几个车企,影响力较为一般,并不算冒尖。
而小米汽车至今仍未上牌桌,市场瞬息万变,到了2024年,届时市场格局如何,小米汽车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分走蛋糕,都是一个未知数。雷军也曾表示,“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,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竞争将是残酷的。”
除了激烈的竞争压力,华为汽车业务仍有盈利难题待解。据华为披露的官方数据,2022年,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21亿元,仅占总营收0.3%。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10亿元,依旧仅占总营收约0.3%。目前来看,华为汽车业务处于亏损状态,承担着较大的增长压力。造车是一笔长期烧钱的生意,未来一段时间内,小米还将加大投入,盈利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。
总的来说,如今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迈向新阶段,市场风云变幻,未来华为仍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。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